郵票的歷史
臺北市重慶南路與南海路交叉口處,巍峨聳立著一座十層的建築物,高高的牆面嵌有藍圈紅字的郵徽,這就是國內唯一典藏、展出郵政文物及各國郵票的專業博物館-郵政博物館。
郵政,不管在中國或外國,都是一項歷史悠久且關係著國計民生的事業。為了讓郵政從業人員以及用郵的廣大公眾了解郵政的歷史暨各項業務,歐美許多先進國家都設有郵政博物館。世界最古老的郵政博物館是德國一八七二年創立的德意志郵政博物館。
我國郵政早在民國三十六年就成立「郵政博物館籌備委員會」準備設置郵政博物館,後因政局不穩未能付諸實行。民國四十六年,郵政總局第二次成立「郵政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卻又因館舍難覓而擱淺。直到民國五十四年十月,郵政總局由新店遷到臺北,乃第三次成立「郵政博物館籌備委員會」,著手設立郵政博物館。好事多磨,郵政博物館終於在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一日成立,隔年的三月廿日(也就是中華郵政創辦七十週年的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郵政博物館舊址風光明媚,雖嫌偏僻,也曾吸引許多慕名遠來的訪客。不過,因交通不方便,觀眾層次一直無法拓展,後來又有道路計劃貫穿館舍,館務的發展更受限制。為了充分發揮郵政博物館的社教功能,便於六十八年間籌劃遷館,七十三年元月遷入現址,同年十月十日重新開放。
郵政博物館地上的十層樓面為展覽室及員工辦公室,地下兩層則是機電室及停車場。參觀訪客進館即可見各式臺灣早期使用的郵筒錯落有致地陳列在一樓門廳左側,其他各樓展示情形簡介如後:
一、歷史之部
「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這句記載於孟子公孫婁章內的孔子名言說明了中國官辦官用的郵驛制度始於周朝。後因民間用郵的需求日殷,明代乃有民信局的興起;清末,歐風東漸,復有英人赫德氏引進西方現代化國營民享的郵政制度,為我國郵政事業開啟新紀元。「歷史之部」分別設在二、三樓,以圖表、模型和實物詳細介紹了我國歷代郵驛制度的沿革、措施及運郵方式。
二、業務之部
中華郵政享譽全球,四樓業務之部以各種機具模型、實物,甚至卡通圖片來介紹今日的郵政業務,生動活潑且饒富趣味。其中有一郵局模型屋,參觀公眾可入內端坐局長寶座拍照留念,相當受歡迎。
三、集郵之部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也是歷史的縮影。因為主題包羅萬象,郵票背後的故事也都精采萬分。五樓「集郵之部」展出三部郵票專輯,分別是:
「從郵票瞻仰先總統 蔣公勳業郵票」-以郵票敘述 蔣公戎馬倥傯為國辛勞的事蹟與偉業。
「從郵票看中華民國」-以專題方式展出我國歷年來發行的郵票,透過郵票畫面介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我國近年來政治、經濟及各項社會建設。
「世界各國郵票專集」-利用拉頁式展櫃,陳列來自一百二十餘國、七萬七千多枚郵票。各國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盡在一枚枚只有方寸大小卻多采多姿的郵票中。
除了前述三系列郵輯外,另有「世界珍罕郵票簡介」、「國際奧委會百週年郵票集」、「集郵入門」、「一枚郵票的誕生」、「集郵名詞介紹」……等單元,是全館展品的精華,喜愛郵票的觀眾到此往往目不暇給且流連忘歸。
四、特展
為拓增展示層面、加強與集郵人士及外界團體的切磋與合作,郵政博物館特將六樓規劃為特展室,不定期聯合集郵團體及一般團體辦理不同主題之特展。特展期間並經常配合舉辦專題演講和各種益智活動,以吸引許多不同層面的觀眾群。其中,尤以每年暑假期間辦理的「親子集郵之旅」,提供家長和國中、小學童一起整理郵品參展的機會,最具吸引力。
「窮人因書而富,富人因書而貴。」郵政博物館為鼓勵員工及社會大眾閱讀,特闢七樓為圖書室,不但典藏展示郵政專業圖書,也有不少一般性書籍、雜誌。其閱覽室採開架式,備閱讀座位五十餘座,清靜、寬敞,是閱讀與研究的絕佳場所。
博物館界近年都很注重行銷,郵政博物館也希望透過各種管道,讓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並樂於前往參觀。目前館方正致力於設置電腦化的導覽系統,可望於本(八十六)年八、九月間完成,屆時不但來訪觀眾可透過電腦導覽了解展出的文物,遠地公眾也可在網際網路上看到它。郵政博物館雖是專業性的博物館,展出的文物、郵票仍屬老少皆宜。它固然是愛郵者的樂園,也是一般民眾休閒的好去處。歡迎各界多加利用。
來源:http://public.ptl.edu.tw/publish/bookevlu/30/text_7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